告别沈从文******
中新社记者 王佳斌
一个传奇式的文坛巨人长眠了。熟悉沈从文先生的亲人、朋友,今天在八宝山公墓向他鞠躬告别,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松枝和鲜花覆盖着他的身体。他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去。两旁列着亲属和巴金等友人敬献的花圈、花篮。
没有显要人物,没有悼词。播放的是先生喜爱的肖邦小夜曲和拉赫曼尼诺夫的钢琴曲。亲友们尽量压低了哭泣声,像怕惊扰先生的梦魂。
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在花圈上写着:让音乐和鲜花伴随我们的心。
多年以前,先生写道:我和我的读者行将老去。现在,他的读者遍及世界,他却默默地走了。
告别沈从文先生,也告别了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
60年前,这位曾在沅水流域流浪多年的湘西青年,背着小包袱独自来到了北京。当郁达夫在某个冬日敲开一间亭子间的门时,他看到的沈从文只穿着单衣,还流着鼻血,面前却放着一堆厚厚的文稿。
不久,沈从文便以他自豪的山里人的坚韧和倔强,在文坛上开辟了自己的领地。他把沅水流域几百码头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历史沿革搬进文学殿堂,构筑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他自十二三岁离家,当过兵,当过水手,干过书记员和税收员。他只念了小学,却成了大学的教授。正当他创作力旺盛的时候,却突然从文坛上沉默了、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悬念、无尽的遗憾。
围绕着他,像光环一样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他的传奇的经历、他的马拉松般的恋爱、他的山里人的热情与幽默。当“文革”时他被派去打扫女厕时,他说,对我老头真信任嘛!
我曾读遍先生的著作,并几次登门造访,有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水的热爱。“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不可分。”他还曾这样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先生对水的写照,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品格,帮助我们理解先生后半生在艰难的条件下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史学成就。
先生在美国的内妹张充和、汉思夫妇有一挽联,概括了先生的一生: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中新社北京1988年5月18日电)
【漫画】“格式化”等于彻底删除文件?NO!NO!NO!******
万物互联时代,个人隐私信息遭到泄露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种情况很常见却也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电脑重要文件或数据删除不彻底,导致别有用心之人轻易便能恢复。
或许有人会说,格式化一下不就可以了吗?
也许你不知道,windows系统并不会删除文件,就算清空回收站或格式化,也只是在系统上重新分配它,即文件仍存在于你的系统中,但不再能访问。只要没有其他文件将它覆盖,文件就会完好如初,就可以被很多数据恢复软件恢复。
那么,如何彻底删除文件呢?接下来就告诉你,文件擦除是什么,以及它和文件删除之间的区别。
文件删除
删除文件时,文件会从其现有文件系统的索引位置消失并移动到用户无法访问的另一个文件索引位置。删除的文件移动到新目录后,你的计算机会释放空间来存储新文件。当新文件存储在该空间中时,先前删除的文件将被新文件覆盖并因此被消除。在此之前,可以通过专用的数据恢复软件轻松发现和恢复删除的文件。
文件擦除
擦除是消除文件,是不可恢复的操作。文件在擦除过程中会被软件写入数据覆盖。其中,包含随机垃圾数据。覆盖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覆盖后,文件变得不可读,这使数据恢复软件无法恢复文件。
擦除是一种公认的从硬盘中擦除数据的方法,也是确保硬盘中数据清理的最有效和最全面的方法。
为什么文件擦除很重要?
如上所述,删除和擦除之间存在根本区别在于删除只是将文件隐藏,而擦除则是完全破坏它,使其无法恢复。
当你丢弃/租赁/出售硬盘等存储设备时,擦除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并不希望已删除的数据被恢复。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删除或格式化系统处理,将面临严重的隐私问题。这些存储设备的再次拥有者可以随时运行数据恢复软件并恢复敏感数据。
由此可见,采用安全的数据清理软件定期擦除敏感数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数据卫生习惯,也能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不让数据泄露成为“隐私之殇”。
光明网、安天科技联合出品
策划/编辑:雷渺鑫 李飞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